对视(诗九首)
雨夜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
在老家的床上,我居然一宿难眠
褥子垫的薄了
身子骨的柔软性也差了
又恐半夜起来,惊动了隔墙老母
只好轻轻翻来覆去
听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
细雨绵绵,不声不响
像母亲早年说过的话
而从阔叶上滴下的雨水
就像有谁一不小心,暗中碰翻了什么
春联
连续三年,在别人贴春联的时候
我在黄纸上写挽联
明年,可以贴红对联了
我指着大门对母亲说
也像是对亡故的父亲说
这是一件大事,我有一年的时光
用于构思
为大门、厨房、母亲的卧室
我和弟弟各自的卧室、后门
分别拟出对子
我的手书,还可以写得
更体面一点,以无愧于
久别重逢之时的
那双眼
蓝花楹
从渝中去往江北机场
这一路全是陌路
上下与盘旋,在重庆
白日里乘车亦如醉酒
方向感大败。美感完胜
窗台上的花,楼顶露台上的树
一路相随的枇杷、三角梅
偶尔,蓝花楹一闪而过
起先我误以为它是紫藤
这是五月之初。蓝花楹
树冠是茂盛的紫花
其下是绿叶
此消彼长,自然之力
绿叶终将让给一树繁花
仿佛你有一个疑问,而答案
那么多,那么异口同声
好让你闭上眼睛也能望见它
好让你从深井里取水,水里也有它
对视
犬坐于车,双眼望向窗外
专注又迷茫
在这未知的旅途
它不肯闭目养神
它巴望下车
宁愿跟着车子疯跑
哪怕外面
下着雨
哪怕成了
落水狗
偶尔停下来,在雨中
摇头摆尾
甩下的雨滴,全都带有
那畜生的气味
一树丝瓜
没错,我们看到的是
一连串丝瓜,挂在树上
藤蔓缘木而上
父亲笑道,没想到丝瓜那么能长
把别的瓜菜都比下去了
太高了,父亲懒得将它收回
丝瓜再无生长的余地
借藤蔓的余力,悬垂于寒风之中
岌岌可危,枯萎、干瘪
如今更无必要将它收回了
没有别的什么
比那条枯萎的大丝瓜
更像傻瓜
我们后来才看清
挨近地面的根茎,已经烂了
瓜子轶事
朋友说,三十年前
暑假后,从家乡到武汉
上学途中要坐十二个小时的汽车
中途经过毛店
在那里,停车的间隙
会有人端着切成一片一片的西瓜
买了西瓜的人就靠着窗口吃
卖瓜的人举着箩筛
在车窗下站着,接住食客吐出的瓜子
一直守到客人吃完
食客们不会觉得自己多么尊贵
而是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顾不得吃相多么难看
那些瓜子
卖瓜的人要攒着,晒干了再炒出来
往后,每当看到炒瓜子
都会想到举着箩筛
巴望食客早点吐出瓜子的那些瓜农
和瓜农的孩子
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
西瓜都变成了无籽西瓜
从前的十二小时车程,现在一眨眼就到了
从前的日子,哪怕像熟透了的西瓜
瓜瓤坏了,兴许瓜子还是好的
捉踢子
只需一块平整的泥巴地
只需六七颗石子
我们围坐,看一人向上抛出石子
看他用同一只手摸取地上的石子
然后摊开掌心,接住抛出的石子
如此翻覆之间,他的手
牢牢吸住我们的目光
向上抛出的像小小的赌注
自地上摸取的像手中的底牌
每一个人都想在时间的偏差中
一试身手,碰一碰运气
没有谁可以做得了手脚
高手就是高手
这个游戏注定
石子摊得越来越开
石子抛得越来越高
泥巴地越来越光滑
而天色越来越暗
石子变黑,孤零零落下
雁来菌
那一年秋天,在松滋洈水
朋友们待客的菜肴中,有久违的
童年美味
当地人管它叫雁来菌
意思是南迁的大雁在此落脚之时
秋雨过后,草间生出的枞树菇
多好的美味啊
也意味着不常有
在我的老家,这个时节也有枞树菇
那些雨后上山采蘑菇的人
腿脚是灵便的,眼睛是亮的
因而蘑菇更像是一种奖赏,它配得上
雁来菌这样的好名字,让迟暮之人
也忍不住张望
Primo Levi
一个意大利诗人,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救
返回故国42年后,于1987年
坠楼身亡
有人这样表述:“40年后,列维先生死于奥斯威辛。”
痛苦如此漫长
我读他的晚期诗:
“在这样一个夜晚
一个诗人使劲拉着他的弓,寻找一个词
能够包含台风的威力,
血与种子的秘密”
威力与秘密
如果二者不可兼得,那么舍弃威力好了
也许,这会变得庸常
而为庸常辩护,无异于
为毫无血色的人涂脂抹粉
(以上诗作刊发于《诗刊》2017年2月号上半月刊,责任编辑:聂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