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
有人从西藏旅游回来
白天嗜睡。反应迟钝
和他对话像从前接听国际长途
盯着电脑页面,他可以一小时不动鼠标
夜间如何旁人无从知晓
他成了一个慢人,似乎时时若有所思
也有人干脆说他精神恍惚
进而猜疑
他在旅游途中是不是犯了什么禁忌
比如在某个寺庙
抑或中了高原上某个稀有物种的毒
他自己从未证实
刚回来时人们是这样形容他
精神像受到了洗礼
他的迟钝也被理解为
对很多东西看得很轻
当一个健谈的年轻人变得木讷,他就成了一个谜
仿佛某种力量潜伏在他身上,并且继续
以一种缓慢的速度为他催眠
我们庆幸
他只是迟钝而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
或许是我们的话语过于急切,而他总在思索
我们的弦外之音?
从他这里难以推测,从青藏高原
来到平原上繁华的都市旅游的人,回到高原之后
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像一个失魂落魄之人。冥冥之中他被选中
作为极少数特例,以证明西藏的神奇?
想起一位未曾谋面的诗人朋友在拉萨
他在诗中写过:“一只鹰鹫向我俯冲
索取它的前世”。*
这一场大梦,好像也是我的
*引自陈小三诗作《喜马拉雅运动》。
梦醒后
——仿佩索阿
有时,来自梦中的隐痛
更甚于现实的打击
那梦境太过真实,不由让人相信
似是未来的预演
或是未竟之事
隐去的台本
那梦境太过透明,像深夜海面上
缉私艇的强光照射之下
连海鸟的影子
都变得形迹可疑,以至于
从梦中醒来的人
不得不双手掩面,一如罪人
……如此真切
在梦里现身的人,一如初见
在梦里温过的酒,近在唇边
惟其如此,更加乌有
唯其如此,你从梦中人变为偷窥者
而梦境终归含混
像烈火过后,未曾燃尽之物
以缓缓飘散的轻烟,另谋出路……
最后一课
一位诗人的老母亲,中风后
把她的拐杖叫做针
与其说,她的语言能力退回到婴儿期
不如说世界在她眼中
变得很小很小了
所有的逆来顺受
不过是磨成了一根针
而我们轻信的语言
像气球那样被一一戳破
再没有什么
比这更称得上是
一针见血
哀邻人
世上最悲哀的事
莫过于我老家的邻居所遭遇的
村中一位妇人过世
他生平头一遭去抬丧
有人怪他一路上摇摇晃晃
第二天他口眼歪斜,疑似中风
到县医院就诊后有好转,能自理
后又复发,不能言语
送省城求医,不治而亡
旬日之内,他也被人抬上了山
时年六十六
那人算不上一个好邻居
去年为宅基事还想对我叔叔大打出手
但他遭遇了世界上最悲哀的事
纵有不良之举也当略去不提
那些为他抬丧的人
都如壮士,都是良善之人
岸 上
有一天,几个朋友谈起离奇的死亡:
一米八的大个头,淹死在游泳池里,而他是会游泳的
差不多也是一米八的大个头,体育专业,上课时
淹死在游泳池里,那里水深一米一
人一旦跌倒,身高就微不足道
我想到了我的大外甥。他的名字。他模糊的相貌
他被河水带走的小小年龄
河的上游和下游,由那事发地划分
他的外祖父——我的父亲——在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去过下游
而我们终将归于下游。他先于我们
而下游
将成为不幸的上游
我们是有幸站在岸上的人
我们是可以看到火光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泪眼中映现出的火光
有时,我们借助那一点微光,默然前行
任由痛苦淹没
一不小心,茶水
泼溅在一本书的封面上
次日早晨,但见茶渍的中心
一根芽尖
不是倒伏而是立于纸面
任由痛苦淹没
终于如梦初醒
——唯有起身
才是醒悟的结果
没有……
诚实意味着:没有人赞成
轮胎过度膨胀
价值意味着:没有人会把纸币
投进许愿池,哪怕是小额纸币
论及真诚,没有人比得过疯子
不过问题是,两个疯子
常常会闹得不可开交
论及无情,没有哪个屠夫
会对任何一头
待宰的牲畜另眼相待
贿赂:亡灵也有撒娇的时候
没有谁在痛失亲人之后
不会受点皮肉之苦。讨好它吧
追悔:鸟儿群集于电线上
一只飞走了,没有任何一只
会留下来
虚无:远山与天际相连
永久隐身的人没有消失,只是属于
不可触及的高远之乡。因而
梦想是:星星
貌似在谈论我们,但没有人
能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账单
(载《朔方》2020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夏川 杨建虎)
目 录
2020年代地域性诗歌专号
[开 卷]
英 我的银川/骆 006
[诗东方]
山居笔记(组诗)/周所同 010
野 怒马(组诗)/北 013
辉 闽地,不可更改的水土(组诗)/卢 016
那一年(组诗)/潘洗尘 019
浔 江南册页(组诗)/李 022
虚古镇(组诗)/韩文戈 025
高原反应及其他(组诗)/余笑忠 028
马 四海为家(组诗)/侯 031
忽然而至(组诗)/宋晓杰 034
云栖竹径(组诗)/卢文丽 038
琪 福建(组诗)/安 041
莉 问江南(组诗)/林 044
黑土地及其他(组诗)/张立群 047
时光(组诗)/刘川 050
——————————————
